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七只猫眼
0.00     定价 ¥ 46.00
荆门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8051163
  • 作      者:
    何莹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著作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国际文化贸易繁荣推进的大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何莹,女,回族,1 982年1月生,宁夏吴忠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土、民商法学硕士、知识产权法学博士。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l教师,重庆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民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教学与研究。近年主持、主研省部级以上项目7项,发表知识产权法方向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国际条约为主线,回溯了自《伯尔尼公约》至《视听表演北京条约)的历史演进,认为正是表演者权与著作权间“由结果事实固化为保护标准”的等级关系与资本扩张本性引发的“权利势差”共同导致了视听表演者权利制度在价值理念与规则设计上的偏差。全书后落脚于中国文化发展与产业实践,对标《视听表演北京条约),结合《著作权法》修订重点探讨了我国视听表演者权利归属及二次获酬权的规则设计。
展开
精彩书摘
本书以“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研究”为题,旨在顺应时代发展,响应文化产业需求,关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新趋势与国内《著作权法》修订进程,弥补相关研究的薄弱环节。就某种意义而言,对该论题的全面审视并非仅仅出于对知识产权国际话语权的形式追逐,也并非只是对个体私权的浪漫主张,真正更为重要的是,对信息传播技术挑战、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新生问题的敏感察觉和理性回应。 当前全球实体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背景下,包括视听表演在内的文化产业异军突起,逐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内近年来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为15%以上,大大高于同期GDP增速。其中以电影、音乐、舞台表演等形式为代表的视听表演产业尤为引人注目。无论是国内电影市场票房连续5年以超过30%的幅度高速增长。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559亿元,丕是某热门电视剧累计高达414亿次的网络播放量,鲜活而震撼的数据刷新着产业和资本的关注焦点。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的同时,也引发了新一轮对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构建的深度思考—一如何构建科学高效的利益分享机制,激发多元主体的持续投入热情。2012年6月在我国北京成功缔结的《视听表演北京条约》‘,’为视听表演者权利制度带来全新契机。作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21世纪推出的首个国际条约及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在我国签署的国际条约,该条约结束了表演者在视听表演领域无法受到全面保护的历史,填补了视听表演者国际保护制度的空白,提供了更为清晰的国际法律框架。该条约的达成历时16年之久,深刻反映了视听表演者群体与制片者群体所代表的产业利益之间的博弈与较量。我国已于2014年4月批准加入《北京条约》,如何对标检省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既有制度,确保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既接轨国际又不脱离国情实践,是巩固条约成果、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国际话语权的必然要求。 为主动适应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繁荣的新形势,我国《著/y::e懶B/Q(研町1《又化广业发展和文化市场繁荣的新彤势,讹图qL;G,之无愧的热点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现行《著作权法》中并无视听表演者权利归属及行使的特别规定,司法实践中对视听表演者的保护却因“影视作品”和“录像制品”的模糊分类而分野治之,“同演不同权”的局面导致视听表演者权有自专有权降格为“署名权”+一次性“获酬权”的尴尬与风险。这不仅是对视听表演者个体权利的折损与侵噬,也是对健康稳定的文化市场体系的漠视与破坏。如何在立法层面完善相应规则,既充分尊重个体私权,又全面注重传播者与投资者、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衡平,实现保障视听表演者权利与促进产业发展协同共赢,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题。 在前述背景下,本书以“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研究”为题,在开篇提出问题并找准焦点之后,通过回顾《伯尔尼公约》及其之后的邻接权条约历史,挖掘视听表演者权从萌芽到全面完善的成长历程,揭示了视听表演屎护的艰难取得不仅是表演者群体利益追求的目标,也是视听表演产业多元主体博弈选择的结果。本书综合解析了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的理论基础,指出应避免所谓“等级关系理论”与产业资本强势介入而产生的“权利势差”二者共同对视听表演者权的倾轧。明确权利体系架构中的价值指向后,本书以典型国家的成型制度和《北京条约》为蓝本,尝试对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制度构建中的细节问题予以剖析。后,本书立足我国文化发展与产业实践,结合《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相关讨论,重点对视听表演者“权利归属”“二次获酬权”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并提出相应立法完善建议。
展开
目录
引 言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1 文献综述……3 三、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7 四、研究方法…8 五、研究创新之处9 第一章 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概述…11 第一节 表演:一个概念的诠释…1 一、艺术领域的“表演”认识…12 二、法律规范层面的“表演”概念…14. 著作权领域表演行为的多维度解读…,….1、表演成果的作品适格性考察……………—第二节 表演者:权利主体的扩张……. -27一、表演者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 .-27二、著作权法上的表演者保护范围……33第三节 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问题的产生及焦点…. 37一、视听表演一源于“利用方式”的界定………,….38二、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问题的产生…… 40三、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的焦点……………………47本章小结………,.第二章 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的历史演进:以国际条约为主线……-54第一节 意识觉醒:《伯尔尼公约》对表演者权利保护的讨论………,. 55一、《伯尔尼公约》中的两次讨论………………………55二、表演者权未被接纳之谜……………………”58三、表演者保护初始共识成形………………………”61第二节 初步认可:《罗马公约》确立表演者低保护水平……… - - 64一、首个邻接权公约诞生背后…………………………二、表演者低保护水平的确立……………. 66三、《罗马公约》于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之影响…………………………. 71第三节 广泛国际化: TRIPS协定对表演者保护的强力助推………….76一、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直接勾连…………………………………77二、表演者保护的调整与变化……………78三、TRIPS协定对表演者保护国际化的助推…………………….83第四节 有限跨越: WPPT对声音表演者保护的全面提升………………。.87一、互联网背景下的邻接权保护新规则…………………… 87二、WPPT对声音表演者的保护………………….90三、“视听表演者”的遗憾缺席……………………………95第五节 终点亦起点:《视听表演北京条约》对视听表演者保护的确立………………………………………………………-9g一、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开启新时期………………………………………..99二、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的全新构建……………………………100三、《视听表演北京条约》的承继与启示……………… - - 108本章小结………………….111第三章 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的理论认知………..1 14第一节 视听表演者权的正当性……………………………115一、视听表演者权的劳动理论证成………………115二、视听表演者精神权利的人格理论解释……… 119三、视听表演者权利制度的激励理论分析…………. 123第二节 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的理论危机与出路….. 127一、等级关系:表演者权类比于著作权的迷失…,. 128二、权利配置:资本话语成为权利优势的隐忧….. 137第三节 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的价值指向…145一、视听表演者原始权属之必要强调…145二、视听表演产业多元利益之合理分配……………………………… 149三、文化市场繁荣稳定之科学保障…………………………………152‘‘.者…………………………………………………………….156第四章 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的制度透视………………………….158第一节 典型国家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的立法与实践…………… 158一、美国:行业协会打造精良合同制度……………… -1 59二、英国:欧洲一体化助推强化保护……………………163三、法国:强制性实体法规定……… 166四、德国:个案确认及法律推定……,.,,.1第二节 视听表演者权的主客体构建… - -1一、视听表演者权的原始主体构造…. 173二、视听表演者权的归属设计…,.179三、视听表演者权的客体辨析…..1 85第三节 视听表演者权的内容…,.190一、视听表演者的精神权利…,. 191二、视听表演者的经济权利…。,。….1第四节 视听表演者权的限制与例外…………………………………….207一、基于著作权水平和范式的制约……………………”207二、源自视听表演产业效率追求的裹挟…………………….211三、出于公众利用要求的保留…,;…—215本章小结………222第五章 我国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的完善……………………………………...224第一节 我国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的现状与困境…………………………224一、我国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现状:立法缺失与司法困惑………,. 225二、我国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困境:产业发展与权利构建………,. 231第二节 我国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的总体构想……….237一、制度首要目标:提高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水平…………… 238二、规则设计重点:张扬意思自治……………………………239三、条文规范完善:明晰逻辑与概念…………241四、权利实现保障:新建集体管理组织…242五、法律规范衔接:协同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合同法… 243第三节 我国视听表演者权利归属设计…244一、视听表演者权在《著作权法》中的结构定位…245二、视听表演者权利归属条款的具体设计…248三、视听表演者权利归属设计之反思…252第四节 我国视听表演者二次获酬权构建…257一、“后续利用”与二次获酬权……258二、我国视听表演者二次获酬权设立检省…261三、我国视听表演者二次获酬权设计完善…………267本章小结……27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荆门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