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是指红铜与锡、铅等的合金,古称金或吉金。青铜器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次重要的飞跃。在人类技术发展史上,使用青铜兵器和工具的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青铜时代”一词为丹麦人克·吉·汤姆森先使用,中国青铜时代则是以大量使用青铜生产工具、兵器和青铜礼器为特征,与西方稍有不同。目前中国考古发现早的青铜器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甘肃东林乡马家窑文化(距今约5000年)遗址出土的青铜刀。中国青铜时代历经夏商西周和春秋,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达到高峰,战国早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但青铜铸造伴随冶铁工业继续向前,秦汉时期青铜器开始摆脱商周时期神秘、厚重的风格,礼器功能也逐渐丧失,除了生产一些日用类器皿外,生产重心转向佛教造像、铜镜、货币等领域。中国青铜文化涵盖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多个范畴,造型纹饰无不经过精心设计,因此,其青铜艺术在中国文化史和美术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青铜文明源远流长。山西博物院藏有殷商至汉唐等各代青铜器,地域遍及全省,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工艺精湛、风格独特。类别主要有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工具、兵器、车马器、铜镜、货币和度量衡等,这些青铜器在造型、纹饰、工艺等方面表现出高超的技术性和艺术性,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院藏青铜器以考古发掘为主,辅以历年收购、公安移交等。此次精选各类青铜器物200余件,以山西商代方国青铜器和晋国青铜器为代表,展现出山西商周青铜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光彩。
在距今4300~41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晚期遗址中,出土了一件以复合范铸造的铜铃,这是山西省迄今发现的早铜器,也是目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发现的早铜乐器。这充分说明距今4000年前后,山西已经进入铸造铜器的初级阶段。公元前21世纪前后,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此时,在二里头时期夏县东下冯文化遗址中,也有早期红铜和青铜小工具等发现。
商周时期,青铜器多是为礼制服务的,为礼制服务的青铜器,又称礼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礼器主要用于祭祀,兵器用于军事。青铜礼器作为贵族祭祀、朝聘、宴飨、丧葬等活动中的用器,体现着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和权力等级。商代青铜礼器的重酒体制建立并臻于完善,酒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爵、觚、角、斝、觯、尊、卣、觥等,食器有鼎、鬲、甗、簋,水器有盘,工具有钁、凿,武器有戈、矛、镞、钺、戟等。商代中国青铜器艺术趋于成熟,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铭文多为1-6字的族徽或族名,字体典雅古朴。分铸技术的应用已较娴熟,制范、合范技术相当进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