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徐彦平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高山流水”文丛
0.00     定价 ¥ 55.00
荆门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2171507
  • 作      者:
    徐彦平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徐彦平,土家族,重庆酉阳人。先后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及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西安高山流水集团董事长。已出版《游弋的小屋》《中国商人》等诗集;《知音文化管理》《情商中国》等管理类书籍。


展开
内容介绍

      《徐彦平诗选》是徐彦平的诗歌自选集,分为坐吟京华、行啸长安、新边塞诗三个部分。一百五十多首诗,数量尽管不多,但情感的分量很沉,情感的力度很强,因为无一不是来自于生活的真切体悟,可以说每首诗背后皆有其事,皆有所感,实乃大半生心力的结晶。
      徐彦平是诗人中的商人,也是商人中的诗人。特别是他率先投资于“一带一路”上,在柬埔寨发起成立“中柬金边经济特区”,筚路蓝缕,感慨自多,难以尽言,发而为诗,于是有一系列“新边塞”;之所以能令“边塞“这个传统题材推陈出新、别开生面,皆源于他所提出的“知音文化理念”及矢志不渝的践行,这使其“新边塞”诸诗,无一般之小情调,而有负重者的大情怀。如“等你与祖国来看我”,就深刻表达对祖国的爱,对中华文化的一往情深。徐彦平是行走、吟唱在“一带一路”上的“新边塞”诗人,是“文化自信”的践行者。
   


展开
精彩书摘


    序
      读徐彦平的诗会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它没有主题的限定,也没有语言的忌讳,形式和意象都不稳定。它像野马无缰,到处奔跑,溅一路的水珠,扬一路的飞尘。对于这种放任,徐彦平有很自信的态度。他说:所有的情绪都是诗的理由;他又拿贝壳做譬喻,道是:我不喜欢/可怜的遗物/诗在遗传中陈旧。也许,诗的狂野就是诗人内心深处对自我的渴望。
    当然,无论怎样狂野,每个诗人都有自己激情的源头,它酝酿了诗歌的特质。当我们追寻这种激情并为之感动时,阅读和写作成为时空远隔的合奏。而坦露和诚恳,是这种合奏的基础。
      我相信,所有的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首先因为对母爱的感念和追忆。母爱是大地的光明,是善的根源。和母爱联系在一起的,则是故乡和童年;在母爱无尽的光明中,故乡和童年离我们愈远,它的色泽愈是亮丽。
      徐彦平是土家族人,他的家乡在武陵山中,酉水河边,那是风景秀丽而富于神奇传说的地方。世界在大山的外面,母爱照亮了大山里面。很多以后,诗《千手观音》以宗教式的虔敬追念母亲的慈爱:“一千只手/哪一只是属于我的/是我母亲伸出的轻抚/轻抚这已经花白的少年。”诗的诚恳与感动这样单纯而温柔地表述出来,使我们对诗人有了足够的信赖。
      走出大山以后徐彦平成为军人。军旅生活养成的品格与气质渗透在诗里,常常呈现为对宏大力量与激烈冲突的喜好;而军人对民族与国家的使命感,借此焕发出英雄主义的光彩。像《暴风雨》:“中华民族的旗帜有多高我飘扬的风力就有多大/中华民族的耻辱有多厚我就有多少洗劫的雨量/我就是暴风雨/站在新世界的广场吹响嘹亮的号角。”徐彦平不是一个喜好政治主题的诗人,这一类诗对他来说,首先是心情。它是阅读近代史的羞辱与军人的豪迈互相冲突,借用一场大自然的暴风雨喷发出来。
      1990年复旦中文系开办了一个作家班,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好文学创作的年轻人汇聚到复旦校园,徐彦平也在其中,我在这个班上一门古代文学的课。后来徐彦平又在复旦管理学院读过硕士与博士课程,完成了他的学位之旅,但人生印痕最深的,还是读作家班的经历吧。那是一群不同寻常的同学,每个人都曾在世间艰难跋涉,不懈地努力;那又是剧烈变迁之后沉闷的日子,于是不断有醉酒,酒后高歌。
    这个作家班学业结束至今将近二十年,每个人的变化都很大,但同学间的联络始终没有渙散,这里面有徐彦平的聚合力在起作用。
      当然不止是作家班。徐彦平是一个爱惜情谊的人,男人相处时把粗野、放肆,美好理想和大言不惭,一堆说不清楚的情愫统统浸在酒里,变成一种醇厚的温情,这令他着迷。因此,徐彦平的诗写朋友之情,写丧失朋友的悲哀,要比一般诗人多很多。
      徐彦平以前有部诗集叫《中国商人》。他的商人生涯已经很长,从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到高山流水集团,又去国外创办经济特区,山回路转,波澜壮阔,其间甘苦,不足与外人道。
    在中国的传统意识里,商人的生活是最缺乏诗意的。一个商人当然可以写诗,但习惯上他写诗的时候,是离开了商人位置的。所以,不妨认为,在中国诗歌传统里存在“商人禁忌”。那么,用“中国商人”命名诗集,无疑是对这一忌讳的挑衅。
    用商人的眼光来写诗,有什么独特之处吗?有的。
      如果说文学的根本价值是发现和表现人性,那么金钱正是测验人性最强烈的试剂。人的欲望、局促,得失之间的不安,都会映在黄金之镜上。而经金钱冲刷之后留下的情谊,无论何等残缺,都弥足珍贵。那么,商人自省和旁观,应该有更多的机会理解人性。
    《情人们》里有浮华迷醉:“麦浪的尖上/荷的尖上/城市 高楼 裙裾的尖上/像蜻蜓 你们的梦/你们忸忸怩怩走来的臀/挎包垂直敲打的/美丽的臀/自行车的铃声。”在这种轻俏的句子里,说实话,我不知道谁被讽刺了。
    但我说的   “商人视野”主要还不是这种类型的诗。在徐彦平各种主题的诗篇中,常常有突兀的意象,我总觉得与商人生活的惊险和了悟有关。他说:“只要有路,就无法走近。”他说:“我污染存在的语言/每一行乐道的赞美中/我污染快乐。”而《山门》一诗则好象是焦躁之后向往一种庄肃的静穆:“前面是一座又一座山门/当我走过无数座山门之后/我便是山门了。”
      鲁智深醉打山门是热闹的故事。这个“花和尚”最不耐烦佛家戒律,却是《水浒》故事中最具佛性的人,这个人写得很有味道。我不知道徐彦平写《山门》时,有没想到鲁智深,有没有想到醉打山门的戏文里,鲁智深有一句唱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三十年前徐彦平在复旦中文系读作家班那一阵,是他诗里所说“一文钱也没有”的时代。他喜欢诗,我也喜欢。有时我们随便聊天,我曾提议:你是有能力做实事的人,不妨先做点实事,诗暂且放一放也无碍,诗不怕凉。后来徐彦平去经商,做成不小的局面,诗却一直没有放下。他不能够没有诗。因为,他说,“我永远是小孩”,没有诗生活会干枯。如今把多年的诗作筛选一番,有了这本《徐彦平诗选》,又让我为之作序,我想,这也是我们相识多年很好的一个纪念。
                      
                                             骆玉明
                                            二零一九年五月六日于上海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坐吟京华(1989年后)
    第二部分  行啸长安(2000年后)
    第三部分  新边塞诗(2012年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荆门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