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率领船队到达美洲,这是欧洲人历史上首次长时间不靠岸越洋航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欧洲探险家的航船驶向世界各地,在大洋上航行的时间越来越久。
人们发现,通常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航行之后,很多船员身上就会逐渐出现诸多奇怪的症状——身体软弱无力,关节疼痛,皮肤出现黑色或蓝色的瘀斑(这种淤血很久才会被吸收),牙齿经常出血甚至发生脱落……人们称它为“坏血病”,因为这些症状主要发生在水手身上,所以这种病又被称为“水手病”。
今天,我们都知道坏血病的病因是人体缺乏维生素C了。欧洲的传统食谱里面其实很少有蔬菜,他们获取维生素C主要是依靠水果和一部分肉类食物(肉类其实是含有维生素C的,特别是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肉,维生素C含量并不低。所以吃三成熟牛排的时候,实际上也可以补充维生素C)。当然,在长期航行海上的船上,要保存新鲜肉类显然是不现实的,能多装点咸肉就不错了。
好吧,不能携带新鲜肉类去航海,那是不是可以带植物性食物呢?其实随便一片菜叶子,里面的维生素C含量就挺丰富的。比如100克大白菜的维生素C含量可以达到43毫克,每天吃上一两片,就不怕缺乏维生素C了。1536年,发现圣劳伦斯河的法国探险家雅克?卡蒂亚,询问了当地的印第安人后,用柏树叶所煮成的茶,就成功地救治了自己的部下。
但是有个问题,叶菜装到船上也不行啊……别说两三个月,在热带区域,估计放几天就要烂了。至于水果,也保存不了多长时间。其实欧洲航海家最初是带过柠檬汁的,只是为了方便长期存放要先把柠檬汁煮开。他们还是用铜壶来煮的,铜壶中的铜离子把柠檬汁中的维生素C都破坏了。
直到后来,人们发现了既可以提供维生素C,又可以长时间存放的青柠檬(注意,不是黄色的柠檬,青柠檬也叫来檬),长途航海中全靠它,这才搞定了坏血病。
小贴士
世界上不能靠自身合成维生素C的哺乳动物没几种,人就是其中之一。主要还是因为人类祖先的食物中有很多植物性食物,所以不需要自己合成,也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郑和的船队为什么没有坏血病
早在哥伦布大航海之前半个世纪,中国就有一位了不起的航海家开启了远航的旅程。
1405年,中国明朝永乐皇帝指派郑和率领规模空前的船队远渡重洋,七下西洋。奇怪的是,相关的历史记录里并没有大规模坏血病的记载。郑和所指挥的船队中,为什么没有坏血病病人出现呢?关于这个问题,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综合起来有两个原因。
首先,郑和船队的不靠岸航行时间短,补给相对容易。人体短时间内不吃维生素C也不会得坏血病,因为人体中的很多部位其实蓄积了大量的维生素C来执行一些生理功能(比如肾上腺的维生素C含量可以达到血浆含量的100倍),这些储备是有可能被机体用来应急的。
其次,中国人有一个了不起的技能——种菜。无论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只要有一片空地,中国人都能把它们变成菜园子。郑和船队中的宝船上,完全有可能种植了一些速生蔬菜——这也确实有相关记载,说中国的商船上有用木桶种植的蔬菜。
P5-8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