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开峡墓地2013年度发掘简报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巫山县博物馆
2013年5、6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原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巫山县博物馆的协助下,对开峡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
一、墓地概况
开峡墓地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大溪乡开峡村3社四龙嘴,地处长江南岸的坡地上,坡度一般在35°左右。墓地北为长江,南邻毛家垭,西与刘家屋场相接,东与著名的锁龙遗址相望。墓地中心地理坐标30°59′15.9″N,109°41′31.5″E,相对海拔160~175米。墓地所在区域三峡移民前为民房,现为江边荒地(图一)。
该墓地系在2008年消落区地下文物专项调查时发现的文物遗存,2012年在消落区文物巡查中发现有墓葬出露。此次工作通过调查、钻探,在墓地共发现了11座墓葬,全部进行了清理,编号为2013WDKM1~2013WDKM11(以下简称M1~M11)。
二、墓葬形制
(一)石室墓
共9座,编号分别为M1、M2、M4~M10。墓葬分布较散,都背山面江。墓葬平面均呈刀形,有券顶。因被破坏严重,大部分墓葬的券顶无存、周壁崩塌,部分墓葬(M2、M8)的甬道缺失,仅M5残存有部分券顶。
整体上,墓葬平面结构均由墓圹、甬道、墓室组成。墓圹根据墓葬的形制和规模挖掘成不同的竖穴土坑,坑壁较直。甬道均为长方形,较墓室窄,略宽于墓室宽度的一半,甬道两壁为长方形石块、石板砌筑的石壁。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周壁用长方形石块、石板砌筑,至一定高度后起券形成券顶。
图一 开峡墓地位置示意图
图二 开峡墓地2013年度发掘探方及墓葬分布示意图
M5 方向58°,保存较为完整。墓圹通长7.84、宽2.14~3.26、高0.94~2.96米;甬道长2.4、宽1.66、高1.45米;墓室长5.2、宽2.72、*高2.5米。墓室及甬道下部壁由长方形石块、石板平砌,距墓底约1.1米处开始起券,甬道和墓室壁及券顶均是由打制较为粗糙的长方形石块、石板砌筑,券顶外侧的缝隙之间用小石块填充(图三)。墓室底部为生土,残留有红烧土痕迹。墓室内部受损严重,仅在甬道发现3枚铜钱,均为五铢。此外,在墓室的扰土中出土有部分残陶片。
图三 M5平、 剖面图
M7 方向32°,保存较差。墓圹通长7.7、宽1.66~2.38、高0~2.7米;甬道长2.46、宽1.2、高0~0.7米;墓室长4.98、宽1.9、高0.9~1.7米。墓室及甬道壁由长方形石块、石板砌筑,墓室壁距墓底约0.9米处起券。墓室和甬道底部有大量的红烧土和灰土,在其中发现有陶罐、铜镯、铜钱等遗物(图四)。
(二)砖室墓
共2座,编号分别为M3、M11。墓葬平面均呈刀形,背山面江。保存都很差,墓葬周壁部分及券顶已坍塌,墓室内部被盗扰严重,仅残存个别随葬品。
墓葬由墓圹、墓室、甬道组成。墓圹根据墓葬的形制和规模挖掘成不同的竖穴土坑,坑壁较直。墓室和甬道平面呈长方形,周壁下部用烧制的模印阳文青砖错缝平砌,至一定高度后起券形成券顶。甬道较窄,略宽于墓室宽度的一半。墓室底部为生土。
图四 M7平、 剖面图
1、2.铜镯3.陶罐4.铜钱
M3 方向13°,保存较差。墓圹通长7.12、宽1.52~2.32、高0~2.06米;甬道长1.76、宽1.1、高0~0.85米;墓室长5.16、宽1.9、高0.9~1.84米(图五)。墓室和甬道周壁下部用青砖错缝平砌,砖长0.3、宽0.16、厚0.05米,至约1米高处起券;券顶用楔形砖砌筑,砖长0.3、宽0.16、背部厚0.05、刃部厚0.04米,青砖朝向墓葬内部的一面大部分有凸起的几何形纹饰,仅少部分为素面(图六)。墓室底部发现有红烧土、炭灰,其下为生土。因墓葬受损严重,仅发现数枚五铢和1件铜铃残部。
三、出土遗物
本次发掘的11座墓葬,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盗扰,其中M4、M8、M9未发现任何随葬品,其他墓葬仅出土少部分随葬品。出土遗物按质地可分为陶、铜、银三类,种类包括陶圜底罐、陶俑、筒瓦、铜钱、铜环、铜饰件、银环等。陶罐和陶俑部分可修复,铜钱锈蚀较重,多数可辨认钱文,铜饰、银饰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锈蚀。
图五 M3平、剖面图
1.铜钱2铜铃
图六 M3出土慕砖
1、2墓室壁砖3、4.墓室券顶砖
(一)陶器
共9件,种类有圜底罐、盘口壶、俑、筒瓦。
圜底罐 1件。M7︰3,出土于M7甬道底部的红烧土之中,底部略残,可修复。泥质灰陶。侈口,圆唇,束颈,斜肩,弧腹,圜底。肩部有网状刻划纹,肩腹相交处有数道弦纹,其间以细绳纹填充,腹部至底部饰有竖直的细绳纹。口径10、腹径25.6、高16.8、壁厚0.4~0.6厘米(图七,5)。
盘口壶 1件。M6︰01,出土于M6墓室扰土之中,口沿部残损,其余部分可修复。黄釉陶。束颈,溜肩,肩部四面各有一系,斜腹,平底。肩部和腹部有刻划的凹弦纹,底部较薄,中部略内收,内壁凹凸不平。腹径20、底径10.8、残高20、壁厚0.6厘米(图七,6)。
俑 4件。均为泥质红陶。M10︰2,较完整。头戴冠,五官轮廓较为明显,双耳突出,颈部较短,宽衣博袖,双手聚拢于胸前,鞋尖外露。高22厘米(图七,2)。M10︰3,较完整。
图七 出土陶器
1、2、4、7.俑(M10: 3、M10: 2、M10: 1、M10: 4) 3、8.简瓦(M5 :02、M5:01) 5.園底罐(M7 : 3)
6.盘口壶(M6 :01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