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区域时空范围的确定
三 相关研究综述
四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 天山北麓的生态环境与18世纪中期以前的人地关系
第一节 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
一 地文系统
二 气候特点
三 水资源特点
第二节 17世纪至18世纪前期天山北麓的人地关系
一 清准战争史略
二 17世纪末至18世纪前期天山北麓的人地关系特征
第二章 建州立县、移民垦荒:1757-1864年天山北麓的土地开发
第一节 区域开发政策与区域行政管理
一 天山北麓的区域开发与管理政策的形成
二 天山北麓州县制的建置及其行政区划
三 天山北麓州县制设立的意义及其区划特点
第二节 1757-1864年天山北麓的人口规模
一 清朝中期天山北麓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二 天山北麓地区户口统计制度
三 天山北麓各类人口的迁入过程
四 1757-1864年天山北麓的人口规模及其演变
第三节 1757-1864年天山北麓的土地开发
一 天山北麓土地开发的基本思想
二 土地开发的方式
三 1757-1864年天山北麓地区载籍耕地面积的增长过程
第三章 兵燹与复垦:1864-1911年天山北麓的土地开发
第一节 天山北麓政治局势的特点及行政区划
一 19世纪中叶西北边疆危机与天山北麓土地开发过程的中断
二 新疆设立行省及清末政治局势对天山北麓土地开发的影响
三 天山北麓地区行政区划的变迁
第二节 1864-1911年天山北麓的人口规模
一 人口的再聚集及其人口构成
二 清代末期天山北麓的人口规模
第三节 1864 -1911年天山北麓的土地开发
一 兴地利而裕兵食——天山北麓土地开发思想
二 天山北麓土地开发的方式
三 天山北麓载籍耕地面积
第四章 修渠引水、复垦土地:1912-1949年天山北麓的土地开发
第一节 民国时期天山北麓行政区划
一 新疆政局的特点及其对天山北麓土地开发的影响
二 天山北麓行政区划的变迁
第二节 天山北麓的人口发展过程
一 民国时期天山北麓的人口增长来源
二 天山北麓的人口规模及其演变
第三节 民国时期天山北麓的土地开发
一 杨增新主政时期的土地开发政策与措施
二 盛世才主政时期的土地开发政策和措施
……
第五章 清至民国时期天山北麓土地开发的区域差异
第六章 清至民国时期天山北麓的环境变迁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